毕利格老人的眼泪 读《狼图腾》

来源:豆瓣 作者:南极の光

《狼图腾》小说在线阅读  姜戎作品集

早就听说过《狼图腾》这本书,以为是专讲狼这种残忍血腥的动物,就避而远之。近日闲来无事,恰好同学有,就借来翻看。看到结局的时候正在上文献检索课,如果老师不小心注意到我在底下偷偷抹泪,肯定以为我是舍不得结课才如此悲痛。毕利格老人带着绝望与担忧,在天葬中去参拜他毕生尊敬的腾格里。这位末代游牧老人,一生以保护草原的一人一马,一草一狼为己任,不想却抱憾而终,眼泪浑浊,看着万代草原没落在包顺贵等人的车轮与枪口下。

豆瓣上的评价,褒贬不一。作者确实存在一些偏执的定性结论,对华夏民族所谓“羊性”的分析与对狼的绝对崇拜,大概是踩到了一些人的尾巴,因而,从04年开始,就引发了对“草原文化”和“农耕文化”争论不休。对于一些有理有据的驳斥,确实让人看到了小说的不足,但是对于一些自称与作者一同下乡的知青站出来揭露所谓“真相”,批评作者下乡时的不负责,就让人有些反感了。

追究小说的真实性,这一行为本身的用意就值得怀疑。我以为,每一 位作者都有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思索,只要不强迫别人去接受即可。看小说,不过是各取所需,从众多“糟粕”中发掘“精华”,而出言谩骂真的好吗?正如鲁迅评价《红楼梦》时提到:“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……。”不同的人总有不同的看法。强求别人,等于杀人。

因而要看你关注的落脚点在哪里了。小说是在为狼平反,大唱狼之颂歌?是对“农区”的极尽贬损和对“牧区”的大力夸赞?还是对如今生态失衡、地球岌岌可危的呼吁?有启发,固然是好的,不认同,也可以提出来探讨。且不说狼图腾,就是我们的龙图腾,敢说没有被幻想夸大吗?个人的崇拜不同,何必要争个谁上谁下?

小说从紧张激荡的人狼交战开篇,于群狼绝迹草原日渐消沉萎靡处,故事也讲完了。对于文中几处场景,也不禁感动含泪。

首先见识到的是狼在围剿黄羊时的智慧与谋略,以及最让人敬佩的耐力。它们可以在雪地里忍饥挨冷匍匐一整夜,只为了等待最佳的出击时刻。而健步如飞的黄羊却在大片草场中吃得肚皮圆滚半夜不去撒尿,导致在逃跑的时候速度减慢。没有危机意识,只贪图一时的爽快,在危难的时候,当时吃下的甜就变成了吐也吐不出来的苦了。

狼群的智慧还可以在其自杀式复仇的整个计划中可见。它们对于人类抢食夺子的仇恨,不是不想报,而是在等待。等到人类放松了警惕,等到吃人的白毛风夜里,等到那一群血统高贵满身荣誉的突厥马陷入两难境地,便是它们出手的时候,而且一旦抓住时机,就会赶尽杀绝,不留余地。看到马群的绝望与嘶鸣,我在心里暗骂,不愧是狼,这么狠毒。但再一想,人类不也是断了它们的活路吗?若是当时可以像毕利格老人那样给它们留一些冻在雪里的黄羊,可以对它们刚出生的幼崽留些活口,怎会招致如此惨绝人寰之灾?

大家总是不顾毕利格老人的劝告,将这样的老人划为“护狼”一派,却理解不了他不杀尽狼的原因实则是在保护每一个草原人的生存。这样的老人,代表着老一代充满生活经验的人,他们对狼对草原足够熟悉,敬狼但也杀狼,知足明理,却最终受“盲流”、包顺贵那样急功近利的人逼迫。这位草原人的“头狼”让人敬佩,而结局也让人唏嘘。

他最终没能保护草原上最后的一片“处女”地,那里长着大片的白芍药,宛如水里的天鹅。然而,无论是芍药还是白天鹅,都难逃人类的贪婪与狠绝。从第一只天鹅的死亡开始,也就预示着草原最终的没落。因而,不妨将小说当作是环保的呼吁。近年来沙尘暴与雾霾频发,人类对自然的践踏“功不可没”。

作者对于狼性的描写,真实性无从探究。但是让人甚为感动。在母狼寻子的那一夜,此起彼落忧伤的狼群哭嗥,将苍茫黑暗的草原沉浸子在万年的悲痛之中。陈阵的小狼到死也不愿屈服人类的恩赐,不为嗟来之食而像家狗一样丧失野性,丧失对草原的渴望。他是每一条在人类追赶之下宁愿自杀也不愿屈服的狼的后代与灵魂。饲养小狼美名曰为了研究千年来狼与草原的秘密,不免太过自私。给予再多的爱,可是剥夺了本来属于它的自由与父母之爱,有多残忍。感觉最后,主人公陷入了可怕的循环与矛盾之中。这样的爱,很像现在很多人类的爱。

草原人对客人热情,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几位知青,他们对腾格里虔诚,用神圣的天葬接近自己的信仰,让人感受到了那份圣洁。看完整个故事,真想有一日驰骋在草原上,寻找一些狼图腾的蛛丝马迹。

草原,人,狼,马,狗,黄羊,旱獭,老鼠等。一环扣一环的生物链,那一部分缺失了,都会导致草原乃至人类的灭绝。

最后,期待明年的同名电影。

上一篇:不多不少的狼性——评论《狼图腾》   下一篇: 《我们应该崇拜我们自己》 ——小说《狼图腾》读后杂谈